天津危险品运输的分类-第八类腐蚀品危险品讲解
日期:2023-04-26
腐蚀性物质是指通过化学作用会对皮肤造成不可逆损伤,或在渗漏时会对其他货物或危险品运输工具造成实质性损害甚至毁坏的物质。
皮肤腐蚀是指对皮肤造成不可逆损伤,即接触物质或混合物后发生透过表皮和进入真皮的可见坏死。
02 危险品运输主要特性
1.在特别严重的人身伤害可被预料的情况下,在危险货物一览表中,用“导致(严重)烧伤皮肤、眼睛和粘膜”的措辞注明这一影响。
2.许多物质具有足够的挥发性,产生蒸汽刺激鼻子和眼睛。如果是这样,在危险货物一览表中,用“蒸汽刺激粘膜”的措辞注明这一影响。
3.一些物质在高温下分解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在这种情况下,在危险货物一览表中,显示“遇火时,放出有毒气体”的声明。
4.“对大多数金属有腐蚀性”的意思是,任何可能出现在船上或货物中的金属,都可能受到该物质或蒸汽的侵害。
5.术语“对铝、锌、锡有腐蚀性”意味着铁或钢接触该物质不会受到损害。
6.这一类中的许多物质只有在与水或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后,才会变得有腐蚀性。在危险货物一览表中,用“遇潮时…”的措辞表明这一事实。水与许多物质的反应,伴随着刺激性和腐蚀性气体的释放。这些气体通常会在空气中如烟雾般可见。
03 包装类
第8类物质和混合物,依据他们在危险品运输中的危险程度,分为三个包装类:
1.包装类I:非常危险的物质和混合物;
2.包装类II:具有中等危险性的物质和混合物;
3.包装类III:具有轻度危险性的物质和混合物。
注:可供选择的混合物包装类划分方法:分层法。
04 危险性标志
符号:液体,从两个玻璃容器流出来
侵蚀到手和金属上
05 图解“第8类危险货物”
一、第8类腐蚀性物质
1、常见的第8类腐蚀性物质有氢氧化钠、甲酸等。
①氢氧化钠,固体的:UN1823,第8类,包装类II。
白色易潮解的丸、片、团或硬块状物质。与铵盐类反应,放出氨气。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灼伤皮肤、眼睛和黏膜。与酸类剧烈反应。
②甲酸,质量含量大于85%:UN1779,第8类,副危险性第3类,包装类II。
无色液体。具有刺鼻气味。对大多数金属有腐蚀性。灼伤皮肤、眼睛和黏膜,纯甲酸闪点42℃(c.c)。
二、危险品运输单证和现场照片
危险品运输以“氢氧化钠”为例:
1、安全适运声明书
2、使用鉴定结果单
3、装箱证明书
4、现场照片
三、案例分享/ CASE STUDY
01 “酸”和“碱”不能拼于同一个集装箱
2016年3月,执法人员审核船载危险货物进港申报时发现,“腐蚀性液体,酸性的,有机的,未另列明的(UN3265,第8类)”和“腐蚀性液体,碱性的,有机的,未另列明的(UN3267,第8类)”两种危险货物拼于一个集装箱中过境,尽管两种危险货物同为第8类腐蚀性物质,但UN3267的碱类危险货物与UN3265的酸类危险货物会发生剧烈反应,因此不能拼于同一集装箱内,存在不符合隔离要求问题。
经调查,UN3267的碱类危险货物为限量运输。所以,上述两种有“隔离”要求的危险货物可拼于同一个集装箱内。属于申报错误。
友情提示:尽管第8类的酸类危险货物和碱类危险货物不能拼装于同一集装箱内,但是其中一个危险货物为限量危险品运输时,则可拼于同一个集装箱内。因为,限量危险货物,通过限制包件内危险货物的量,降低了运输危险,被《国际危规》免除了其原有的“隔离”要求。
02 出港货物“氢氧化钠”瞒报危险品运输
2022年10月,执法人员开箱检查时发现,一票品名为“纯碱”的集装箱货物,箱内有若干印有“氢氧化钠”字样的袋装货物。该货物呈白色片状固体。经调查,该货物实际为“氢氧化钠,固体的”,UN1823,属于第8类危险货物。**公司作为托运人将危险货物瞒报为普通货物运输,构成违法。